刚刚,刘昆重磅发声!
积极的刚刚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部署如何理解?刘昆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挖掘效能?重磅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发声会议提出“积极的刚刚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刘昆兼顾了需要与可能、重磅当前与长远、发声发展与安全。刚刚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刘昆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重磅供给冲击、发声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刚刚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刘昆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重磅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 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财政政策有何具体安排?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尤为关键。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一是助企纾困。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二是激发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问:2022年专项债落地使用情况如何?2023年,在推动解决“钱等项目”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有何考虑?
答: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钱等项目”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一是将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二是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问:财政部门将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答: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3.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万亿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增加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资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涵养绿水青山。
五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县乡基层倾斜。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管理,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综合)
-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发布了3条行政处罚信息,剑指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及其相关责任人。罚单显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1.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 ...[详细]
-
本榜单由联合智评根据公开渠道披露的数据,选取2022年4月国有理财公司存续的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产品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或权益类。对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统计排名。本期榜单, ...[详细]
-
澎湃财讯5月19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澎湃新闻表示,近日该州下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的 ...[详细]
-
字节跳动被指“血汗工厂”:刷礼物198元,主播提成仅6毛,被忽视的乐华娱乐从中赚了多少钱?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市值风云 A-SOUL是乐华娱乐毛利率最高的业务。作者 | 扶苏最近,国内顶流虚拟偶像女团A-SOUL“塌房”事件成为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 ...[详细]
-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申铖)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会议称,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 ...[详细]
-
5月19日,打造的电商平台app “i茅台”正式运营。小财发现,与此前测试期间相比,i茅台此次新增的 “云购”板块,板块中新上线5款产品,分别是53度100ml贵州茅台酒399元/瓶)、43度500m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这家公司业绩暴增,每年却有两成员工离职,怎么回事?来源: IPO日报 近期,瑞博奥广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博奥”)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 ...[详细]
-
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因旗下女性用品广告涉嫌低俗营销、侮辱歧视女性,妇炎洁正遭受舆论炮轰。5月17日,“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妇炎洁广告为何令人反感”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妇炎洁淘宝官方 ...[详细]
-
国家统计局2022年第4统计督察组向江西反馈统计督察“回头看”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统计局于2022年11月17日向江西省委、省政府以视频会议方式反馈了统计督察“回头看”意见。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通报督察“回头看”意见,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详细]
-
俞敏洪:为了新东方跟人喝酒喝到医院抢救5个小时 最后勉强活了过来
“空中亚布力”于5月19日19:00在线直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出席并发言。他表示,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的事情是你会全力以赴地全身心地投入的。投入了金钱、时间、精力甚至家庭、身体健康,凡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