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金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点石成金承担科技攻关的创新重要策源地。
近日,金融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完毕,助力专精展陆续通知到各个企业,特新全国总计4328家。企业按照已公布的高质数量来看,前四批公示的点石成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累计已达9000多家。
第四批4328家“小巨人”企业相比较第三批的金融2930家,增加了48%,助力专精展相当于前三批小巨人企业数量的特新总和。
值得注意的企业是,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上,高质金融领域一直是点石成金中小企业发展背后鼎力支持的主力军,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金融各地纷纷全力以赴,助力专精展不遗余力地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快速发展。
▲图/新京报 张瑶 制图金融支持政策密集释放
相关报告显示,3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曾申请银行贷款,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为持续引导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13年,工信部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在推进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财税金融扶持,拓宽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促进银行与“专精特新”企业的项目对接。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级金融机构切实提升信贷服务“专精特新”质效,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用“金融活水”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范围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且优先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一般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是3.55%、3.75%、3.85%,而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仅为1.75%,针对“专精特新”的再贷款利率如此之低,可见支持力度非常之高。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据国家开发银行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9月末,该行今年已发放贷款131亿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7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不难发现,相关财政和金融资源正在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整体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获贷成功率较高、贷款利率较低和金融政策支持的覆盖面较广。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加快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梯度培育体系。
按照计划,今年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小巨人”企业,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同时制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大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
一些城市出台金融组合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为切实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在国家推进重点支持和创新融资工具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下,各地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形成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合力。
在中央的统筹规划下,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尤其是一些城市逐渐完善了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系,备受瞩目。
北京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年底,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其中,北京通过实施的中小企业“畅融工程”,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信贷绿色通道,联合六家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截至2022年3月底,一年期以下产品累计放款1336笔,金额50亿元,平均利率低至3.6%。
宁波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的表现也非常亮眼。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前四批(含已公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1家,数量上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在金融融资服务方面,宁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了涵盖“融资+融智+融商”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从企业融资角度来看,北京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进行了488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946.41亿元,融资总额排名全国第二。
除此之外,新京智库注意到,宁波还依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行业属性与成长规模,依托深交所宁波科创路演中心等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对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促进企业股权融资;落实挂牌企业普惠政策,推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贷联动,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产品。
宁波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已实现融资对接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共为712家企业新发放贷款303.38亿元,平均利率3.61%,低于今年上半年全部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2%)0.81个百分点。
从融资总额来看,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为例,企查查数据显示,宁波“小巨人”企业已经进行了19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41.8亿元,在浙江省内仅次于杭州、嘉兴和台州。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国有超过100座城市出台了相关支持措施,金融政策组合拳不断落地见效。
▲图/新京报 张瑶 制图北交所成融资主阵地
2021年9月,北交所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与沪深交易所定位不同,北交所的目标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截至2022年10月10日,北交所累计上市企业数量已达115家,北交所“后备军”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700家。
具体来看,115家北交所上市企业覆盖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生物医药、计算机等多元细分的高新技术领域。
从融资规模来看,目前北交所11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00亿元左右,合计募资规模为超过200亿元,平均每家募资规模接近2亿元。
在上市企业地域分布上,据本报统计,截至10月10日,北京、上海和重庆分别有12家、4家、3家已经登陆或即将登陆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尚缺天津、海南、黑龙江、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这8个省(市)及自治区的企业。
此前,北交所副总经理李永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外界透露过一组数据,今年前8个月,北交所挂牌申报的企业中近4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小巨人挂牌企业中,有80%表示愿意到北交所上市。
除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北交所上市后备力量还包括众多省级、地方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交所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地。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责任编辑:探索)
-
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有网民反映部分方舱医院环境比较差等问题,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目前已下发方舱医院的管理规范,要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和密闭场所,提前做 ...[详细]
-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购房者“停贷”事件,自今日中午起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进行回应。从公告信息来看,各家银行已紧急排查了相关楼盘情况,目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包括“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基础、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其中,“试 ...[详细]
-
本报记者 刘琪 见习记者 韩昱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日前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数据,融资总量与结构均向好。尤其是6月份的新增信贷、社融增量均大幅超出季节性水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 ...[详细]
-
广州晋级“强磁场”:全球独角兽增速全国第一 面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
“在中国,广州是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半年以来增加了9个全球独角兽,总数达到了19个,超过了传统创业生态城市波士顿,足见广州在顶尖投资创业企业方面很有优势。”8月30日上午,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 ...[详细]
-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加大。2022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6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详细]
-
受消息面影响,A股及港股双双大幅调整,港股的跌幅近12%;记者翻阅港交所数据及与港股有关资深人士的交流得知,“股神”巴菲特是否减持比亚迪还有待进一步的求证。而由于机构对价值风格关注升温引发市场风格切换 ...[详细]
-
重启黑海粮食出口的谈判终于取得进展。周三,土耳其和联合国高级领导人均表示,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和联合国已经就恢复乌克兰通过黑海出口粮食的关键方面达成了一致,下周或将签署协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赵若慈来源/豹变ID:baobiannews)11月22日,爱奇艺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运营盈利。财报显示,本季度爱 ...[详细]
-
当地时间14日,欧洲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欧元兑换0.9953美元,再创近20年的来最低水平。总台记者 陶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