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备战2023年:已调研273家上市公司 加大权益、不动产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2023年股市实现开门红,险资各家保险公司、备战保险资管公司也在摩拳擦掌加紧制定2023年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年已
大家资产日前表示,调研大权动产公司2022年末首次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了旗下的家上权益类资管产品。据悉,市公司加此次自购规模在数千万元的投资水平。多数险资人士认为,险资随着防疫政策的备战优化,2023年权益市场或存在较好的年已配置机会,重点聚焦有政策支持、调研大权动产景气有望延续、家上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市公司加行业,如消费、投资高端制造、险资科技等。
权益仓位回升
日前,资产管理规模逾万亿元的大家资产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首次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了旗下的权益类资管产品,当前已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数据显示,大家资产有统计数据的15款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均超过25%,其中6款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00%。
今年A股实现“开门红”,险资机构看准时机,普遍选择在近期回补权益仓位,多位险资机构人士表示,公司在去年四季度“下半场”,加大了对权益类标的的投资力度。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和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24.80万亿元和25.05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分别为12.84%和12.71%,较2022年10月的11.84%出现明显回升。
首席投资官邓斌认为,今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好的配置机会,配置方向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
人保资产管理相关人士表示,对今年的权益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困扰2022年权益市场的部分不利因素或将在今年出现好转。国外方面,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望放缓;国内方面,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至5%以上,国内经济主体预期得以提振。在“扩内需”战略政策刺激与消费场景修复下,内需回升将对冲外需下行。
大家资产总经理吴剑飞也对2023年权益投资较为乐观。他表示,过去两年压制A股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退,疫情防控政策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海外金融市场在经历了美元的高利率、高汇率后逐渐修复,国内平台经济、房地产的政策走向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从权益市场看,我国权益类资产在经过各种风格的快速轮动以及市场整体的大幅下跌以后,估值体系下调到了相当安全的区域,是适度逆市配置的黄金窗口期。考虑到未来3年经济温和复苏、全社会全要素报酬率平稳上升的基本格局,目前是保险资金等长久期资产长期配置债券市场的较好时间窗口。展望2023年资本市场,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要有耐心,更有信心。
泰康资产股票投资执行总监张烁在投资策略会上展望权益市场时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梯次复苏,地产和经济前景乐观、复苏逻辑坚韧,新兴产业休整再出发。目前,复苏逻辑仍在初期,乐观预期下有望不断深化且持续期有望超过2年。
看好消费、地产等领域
对于2023年的投资机会,多数机构认为政策支持、景气有望延续、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如消费、高端制造、科技等。此外随着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以及房企融资恢复,有险资也十分看好地产的投资机会。
“高端科技、医药、人工智能领域都是不错的机会。”大家资产相关人士表示。
中意资产表示,2023年A股市场有望震荡向上。目前仍有不少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个股处于低估区间,公司将积极甄别,争取抓住这类结构性的机会。
泰康资管认为,部分传统行业(互联网、地产、消费)在多重冲击下行业出清内部增效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复苏,可能出现较大的财务弹性。新兴产业尽管短期市场担心供给端扩产幅度大导致供过于求,但行业估值已经有所收缩,展望未来行业增速仍然很高,随着供给冲击消化后,仍有望获取良好收益。
平安资管认为,首先疫情达峰回落后,2023年围绕消费场景恢复、广义消费品等多个维度的泛消费板块将迎来“困境反转”的契机;其次,房地产经历了融资端政策超预期放松、需求端政策局部打开的过程,从销售端来看,政策效果还不显著。伴随保交楼、救主体政策推进和需求端政策配合,2023年地产链整体有望受益于销售数据的企稳;另外,兼顾安全与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市场投资的重要线索,围绕安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相关逻辑,未来几年可能涌现出一批政策支持引发趋势性改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计算机、军工、机械、新能源、医药、农业等领域。
此外,经过了上一年的低迷期,今年的港股估值已经逼近历史极限位置,随着美联储加息逐步走向尽头,以及国内防疫政策优化,险资对港股投资也是跃跃欲试。有调查显示,56%的保险投资官认为2023年港股机会比较大,32%的投资官更是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
一位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的保险投资官表示,基本面方面,港股面临经济稳增长、内地和香港通关、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或将结束等三大积极因素;估值方面,目前恒生指数处于历史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附近,修复空间较大。
而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险资机构也加大了调研力度,虽然刚刚经历了春节长假,但险资已经调研了273家上市公司,集中在工业机械、半导体产品、电气部件与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电子元件、航空货运与物流、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西药、应用软件、医疗保健设备等行业领域。其中,吸引20家以上险资机构参与调研的公司包括、、、、和等。
此外今年开年不久,险资就开启了举牌。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9日增持并举牌。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持有万达信息股份从18.1674%上升至20.3211%,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从18.1719%上升至20.3248%。中国人寿本次增持万达信息股票的对应金额为6亿元。
不动产投资力度加大
除了权益投资,进入2023年,险资投资大额不动产领域力度明显加大。1月以来,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人寿陆续发布不动产投资公告,涉及项目达17个,较前两年同期明显上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显示,1月以来,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人寿等3家险企均披露了大额不动产投资公告,其中,平安人寿投资项目最多、力度最大。
1月20日,平安人寿发布公告显示,拟投资东方万国项目、弘源科创项目、弘源国际项目、弘源新时代项目共4个产业园区不动产,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33亿元。据了解,前两个项目位于上海,后两个项目位于北京。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平安人寿总资产为3.7万亿元,在本次项目投资完成之后,相关投资余额占平安人寿总资产比例约0.2%,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类的账面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约10.38%。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在一线城市布局长期收租类不动产,其长期现金流是满足负债需求的优质资产,中国平安对优质不动产的投资仍有加配计划。
除了平安人寿之外,友邦人寿和泰康人寿也在积极布局不动产项目。1月5日,友邦人寿发布公告称,出资51.81亿元投资上海虹口区北外滩89街坊项目,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友邦金融中心”;1月29日,泰康人寿发布公告称,出资1200万元投资北京燕园养老社区项目。
(责任编辑:探索)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3日晚间消息,据报道,随着美国的“科技大裁员”愈演愈烈,谷歌的员工也坐不住了,认为他们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受害者。到目前为止,谷歌尚未受到美国科技行业大规模裁员的影响。但种种迹 ...[详细]
-
对于网络主播专业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梁谦刚昨日跳空高开,涨幅超15%,跨界投资磷酸铁锂的公告或是主要原因。磷酸铁锂是新能源领域的火热赛道之一,磷酸铁是其主要原料。生产 ...[详细]
-
言咏/文 丹东公安机关6月22日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称一对父女开车往返一交通卡口时,因其健康码显示为黄码先后两次闯卡被执勤民警依法拦停,女子拒不配合遵守防疫规定与民警争执,过程中父亲上前打击民警面部。 ...[详细]
-
越南股市亚洲最惨!大批越南散户“倒下”之际 外资却打算抄底?
财联社11月22日讯编辑 潇湘)近年来,经济呈现迅速崛起势头的越南,一度被西方学者誉为新“亚洲之虎”。然而,今年以来越南股市的低迷行情,显然令许多看好当地市场的投资者大跌眼镜……受银行股与房地产股的暴 ...[详细]
-
来源: 笔记侠 作者:梁宁内容来源:2022年6月21日,由肯耐珂萨主办的【活下去-从东方甄选看“时运”、“空间”和“竞争力”】梁宁老师直播专场,点击文章尾部阅读原文,看完整直播。分享嘉宾: ...[详细]
-
财联社6月23日电,蔚来官微消息,6月22日17时20分左右,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公司对这次意外非常痛心 ...[详细]
-
来源:银行家杂志特约撰稿人:岳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发展数字化经济是必然选择。尤其是当前全球经济放缓、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更是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数字经营体 ...[详细]
-
“致敬传奇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传奇。”这句话对于有着近75年跑车设计与工程技术底蕴和品牌基因的路特斯来说,可能是最佳的注脚。因为面对曾经的荣耀与功勋,这家生于英国但腾跃于全球的超豪华品牌,始终没有停下 ...[详细]
-
记者 | 陈奇锐开业不足两年,中式奢侈品牌SHANG XIA上下)位于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精品廊内的门店近日停止运营。目前,大众点评以及SHANG XIA微信公众号仍收录王府半岛精品店信息,其中大众点评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