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强势美元正在危害亚洲经济
来源:光明日报
11月2日,光明美联储再次加息,日报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强势继续引发全球金融震荡。美元
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网站路孚特-艾康公司数据显示,正危洲经衡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害亚美元指数今年年初以来已上涨15%。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光明美联储加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日报三年内其他富裕国家的强势经济产出将下降0.5%,而发展中国家的美元经济产出将下降0.8%。仅今年美国加息就可能通过推高美元价值,正危洲经让发展中国家减少3600亿美元的害亚未来收入。这无疑给本就在悬崖边上的光明许多亚洲国家沉重一击,亚洲多国经济的日报保险绳已岌岌可危,“硬着陆”近在眼前。强势
亚洲新兴经济体饱受美元摧残
今年以来,美联储一再收紧货币政策,利差驱动下,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减弱,资本加速从海外市场回流美国,美元一路飙升,本国货币惨遭收割。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10月,菲律宾比索兑美元已下跌12%、印度卢比下跌10%、越南盾下跌9%。
除了货币贬值,债务危机也如影随形。美元大幅升值,广大亚洲发展中国家更难偿还通常以美元形式背负的债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在印度、泰国的债务总体中占七成,在菲律宾的债务中则高达9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随着金融环境收紧和美元升值,25%的新兴市场正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60%以上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今年7月,斯里兰卡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就是前车之鉴。
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还将推高食品和燃料价格,这可能会加剧许多新兴经济体已经面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2022年前三个季度,南亚地区的食品价格通胀平均超过20%。今年6月,巴基斯坦因燃油、燃料煤价格飙升而扩大停电范围。在柴油、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印度国内食糖价格持续走高,印度政府不得不限制食糖出口。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全球新兴经济体长期被强势美元所困扰。历史上美联储的多次加息周期,都给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诸多病痛。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国内大通胀,美联储加息导致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经历“失去的十年”;1994年,美联储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导致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府和私人债务快速上升,部分经济体美元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一旦美元波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财政状况就捉襟见肘。
亚洲发达经济体也难逃一劫
与以往不同,亚洲发达经济体受本轮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并不亚于新兴经济体,日本首当其冲。据摩根大通银行预测,2022年日本的贸易逆差或达到创出历史新高的2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00亿元)规模。
日本陷入了加息与否的两难境地,如果跟着美联储加息,每加息1个百分点,日本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约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50亿元)的国债利息;如果不加息,日元就会继续对美元贬值,投资者也会大举抛售日本国债。日本暂时选择不加息,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结果是日美间利差让投资者大举抛售日本国债,以及日元的持续贬值。截至今年6月,日本的债务余额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日元暴跌则引起物价大涨,仅10月就有6000多种商品价格上调,给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造成压力。
韩国经济也风雨飘摇。有分析预计韩元对美元汇率年底前可能进一步贬值。一方面,在美元加息的阴影下,即使韩国央行频频加息,但韩美利差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韩国信贷市场恶化以及出口放缓、外汇储备减少等内部问题也加剧了对韩元的悲观情绪。在过去三个月中,韩国企业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抛售,达到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顶峰。同时,韩国内也面临通胀高企、物价飙升等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今年一份炸鸡的价格近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元),韩国网民纷纷表示“吃不起炸鸡”,众多网络论坛中发起抵制炸鸡活动。
美国将日韩的窘境看在眼里却视而不见,根本无意扭转美元升值的态势,反而在11月再次大幅加息。对11月迎来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来说,最大的课题还是遏制高通胀。事实证明,在通货膨胀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民主党政府为了利益考量,仍没有停下加息脚步的意思,这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再蒙上一层阴影。
应对美元危害势在必行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所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成为你们的麻烦”。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美国自私的本质和美元霸权的危害,纷纷采取各种行动加以应对。
目前,亚洲多国被迫出手阻止本国货币贬值。据报道,除中、日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都跟随美国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以阻止货币贬值,菲律宾央行年内已实行了五次加息,泰国也已实行了两次加息。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市场波动,但都治标不治本,只要美元升值,就不大可能在未来数月遏制亚洲货币贬值。美元依然掌握霸权的规则下,新兴市场要么选择进一步压榨本国经济,增加发行本国货币,要么干脆增加借款,以债养债。结果可能陷入深度衰退、恶性通胀、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
从世界范围看,“去美元化”成为未来趋势。为了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的伤害,俄罗斯已经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俄罗斯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并在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以色列央行今年开始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并计划将美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由66.5%降至61%;在亚洲,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截至今年6月已有1341家银行参加;印度也已建立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各国“去美元化”行动不断加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度降低和对美元霸权的无声抗议。
美国作为现行国际经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最大的受益者,本应负起责任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但是却一贯利用强势美元输出通胀转嫁危机,所作所为尽显自私自利,早已成为阻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乱源,世界各国该对美元霸权说“不”了。
(作者:周蓉)
(责任编辑:焦点)
-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商票逾期事件在房地产领域发生最多,所以此次商票管理政策可以理解为对房地产领域商票签发行为的一次管控。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票据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 ...[详细]
-
股票市场,每周昊评:4月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关注本周LPR报价
上周市场反弹,创业板指强于沪深300,汽车、电力设备、电子领涨,银行、煤炭、石油石化领跌。疫情冲击在4月进一步体现,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居民贷款再度出现同比减少,2Q22国内经济有进一步下滑的压力,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5月16日晚间消息,云从科技发布公告称,通过上交所网下申购平台共收到154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283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报价区间为4.35元/股-113.60元/股,最终协商确定 ...[详细]
-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2年1—4月份投资数据
积极推动扩大投资规模——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2年1—4月份投资数据1—4月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充分发挥有效投资作用,积极推动 ...[详细]
-
人社部李忠:个人养老金的实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
“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要坚持方便快捷,一个好的政策,一定要让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互和共享。”11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 ...[详细]
-
来源:时代财经近日,董明珠在一次采访时表示,孟羽童直播带货是工作之余的义务劳动,再次将自己和这位网红女秘书送上热搜。去年11月,孟羽童开始为格力推销小家电,起初是拍摄宣传小视频,从今年3月开始直播带货 ...[详细]
-
记者/白杨 5月16日,发布了《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在这份报告中,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分享了其对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最新思考。2021年4月,腾讯进行了公司第四次战略升级。在这 ...[详细]
-
据“鞍山发布”微信公众号16日消息,市教育局消息,根据全市疫情防控总体形势,鞍山市高中、初中即将分批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据了解,自5月18日星期三)起,全市高二年级恢复线下教学。自5月20日星期五)起, ...[详细]
-
钢铁是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钢铁工业一直是支撑现代世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日前召开的2022年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上,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艾德温·巴松Edwin Basson)指出,钢铁企业要遵循循环经济 ...[详细]
-
金融科技越来越火,如何看待金融科技这一趋势?原光大总行明星处长张晓红详谈“金融科技”。金融人事plu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