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拼经济”第一战 地方财政在忙什么
记者 杜涛
“忙,拼经济忙啥呢?打响第战地方预算做完,指标下去后,财政现在主要研究支出和绩效的拼经济问题。”2月8日,打响第战地方北方某地区一位财政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财政在2022年基础上,拼经济2023年哪些项目应该追加资金,打响第战地方哪些项目应该减少,财政财政人士仍在谨慎的拼经济腾挪着,“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打响第战地方但是财政有些支出项目都能坚持下来,今年按照这个最低点来考核资金的拼经济绩效。”
春节过后,打响第战地方各地拼经济浪潮澎湃,财政地方财政作为重要保障力量正在紧锣密鼓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务。
一位东部地级市财政部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其所在的财政部门也在抓复工复产,抓经济,其所在的地区将针对一些重点产业单独出台政策,提供一部分扶持资金,但整体面向企业的扶持资金并没有大幅度增长。
发展经济
春节过后,各地政府正在紧锣密鼓打响“拼经济”第一战。
1月28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2.5万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到浙江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其后,各地财政部门提出贯彻学习和落实各级政府召开的会议精神。
1月29日,怀集县财政局召开关于加快实现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县财政局局长黄安权先向参会人员传达1月2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会议精神,并从全县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要积极培植税源,夯实地方财力;二要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兜住“三保”底线;三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谋划推进,全力推动任务落实。
多位政府财政人士表示正在积极配合省市一级政府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东部一位地级市财政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过完年就一直在看企业的需求有什么需要财政部门配合解决。“现在省里、市里都在要求全力拼经济,财政部门就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按照预算落实政策,特别落实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扶持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该负责人说。
在该财政人士看来,“只要不给企业添麻烦,不频繁去打扰企业,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企业有什么需要的,在合理合法范围内,都应该尽力帮助企业解决。”
支出压力
“拼经济”需要财政加力提效,在财政支出压力增长的情况下,这正在不断推动地方财政走向“开源节流”。
从各地预算报告来看,各地财政收支情况并不乐观。浙江称,今年财政收支形势严峻,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川称,今年全省各级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河北表示,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难度依然很大。安徽也表示,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尽管对2023年经济的发展预期较为乐观,上述北方某地区的财政负责人出于谨慎仍在琢磨能降低财政支出压力的办法。“比如,一些支出项目的标准,不按照支出单位的上报标准,而是按照历史标准和市场标准,一下就能减少支出30%以上。”该人士认为,2023年经济的恢复仍然要面对诸多因素,而部分财政的支出压力已经显现。
在上述北方某地区财政负责人看来,财政压力大,财政供养人员冗余、低效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财政供养人员压力大,根源在于供养人员的固定性。如一个县要关注财政供养人员有多少,体制内有编制的人员多少?体制外同样需要财政资金供养的人员有多少。”上述北方某地区财政负责人说,在其看来财政最大的负担就是供养人员效率太低,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往往体制内不干活,让体制外的人员干活。
在上述东部财政负责人看来,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要保证这些人员工资,预计需要用到县区可用财力的70%(可用财力一般指上级转移支付+本级财力)。
上述东部财政负责人认为,财政供养人员应该做结构化调整。
财政人员冗余追溯原因有多方面。上述东部地级市财政部门负责人称,“设置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权限太低,比如地级市可以设处级单位,县里可以设置科级单位,只要能设出编制来,人自然会增多。”
一位部门预算人士分析其中原因,一是收入体制机制不合理,不同地区、同城不同单位之间、行政和事业人员收入差距较大,部分地区津补贴水平明显较高;二是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有交叉,事业人员积极性不高,绩效工资执行不到位,事业人员的供养压力较大;三是部分改革不彻底,比如,机关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外包后,编制仍未减少。某机关服务中心近百人,但实际物业、安保、食堂等业务均已外包,机关服务中心成为了管理部门。
一位要求匿名专家告诉记者,财政供养过重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来解决。“就算人员从体制出去也要提供其出路,比如,是否有很好的就业机会?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体制内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百科)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宇宙行”上半年业绩出炉!8月30日在港交所公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438亿元,同 ...[详细]
-
36%的消费税,到底是由品牌商承担,还是由品牌商和供应链上的企业一起承担,亦或直接让产品涨价,由消费者承担?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编辑|米娜伴随最后一只靴子落地,“电子烟第一股”雾芯科技迎来了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 者丨董静怡,陶力编 辑丨林曦,江佩佩图 源丨图虫双十一前夕,一则紧急招人启示火了!“急招自营家具送装师傅,平均月收入2万元至4万元。”一则来 ...[详细]
-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魏文艺今年前三批集中供地中,一家低调的房企——浙江伟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星房产)在多次对局中高调出圈,从合肥、南京到武汉屡战屡胜,成为今年土拍中民营房企的“隐藏大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在减持美团3690.HK)的消息被指“不准确”后,有传出腾讯0700.HK)计划年内减持1000亿元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腾讯管理层已在内部提出一个软目标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发生了4起夜间枪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另有4人受伤。当地警方称这四起枪击事件分别发生在29日晚间至30日凌晨,并表示案件彼此之间没有关联,现已拘 ...[详细]
-
与资本市场概念股异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头部企业业绩下滑,新标准出台使得市场格局重塑。10月28日,受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审批进度正在逐渐加快等消息影响,A股中药板块盘延续前几 ...[详细]
-
两部门促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外发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知出台了多项重要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38家上市券商业绩出炉!头部公司座次洗牌,中信净利过百亿,10家归母净利下滑超五成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三季报披露季逐渐收官,券商业绩悉数出炉。截至10月28日,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三季报。整体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大多数上市券商营收和净利均承受 ...[详细]